-
内心之死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余华对人生冷峻的剖析与拷问;他对历史与现实清醒的警惕姿态;他对底层生存的热烈而朴素的;他对人在苦难中散发出的金子般的光辉的觉悟书写!他是谁?他就是《活着》和《兄弟》的作者余华,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具备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种视世界、视存在的勇气与锐利。本书是他最具代表的作品选,他在这些作品中像陀氏那样俯身向无底的深渊、在黑暗面前坚持睁大他那双残酷的眼睛、试图穿透这无边的黑暗、抵达那背后人人讳莫如深的真相。
-
现实一种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这是我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我到自己的记忆只能点点滴滴地出现,而且转瞬即逝。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历,昔曾经出现过的乐和痛苦的时光成为了同样的颜,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的暗淡,使人难以区分。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经历总是比回忆鲜明有力。回忆在岁月消失后出现,如同一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同样的道理,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足内心的虚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
-
灵魂饭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现实生活、对小说和写随笔的就的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开始我完全找不到随笔的语言序,现在已经写得秀快,但是我认为不能再写了,因为我发现我写随笔的同时写小说的望在减弱。将随笔的华结集也足对我三年多写作随笔的总结。读余华随笔,您会受到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文体。他对句子的穿透力达到惊人的程度,以至于现实仅仅存在于句子的力量抵达的空间,含混但是确,模糊却又透明。因此,在当代各路作家徘徊于新状态、私人写作的路上之时,具有超越被超越、反叛被反叛神的余华回到了经典。在这个语言铺就的途中,余华再度与内心相遇,这即是余华常说的虚无的写作,因为虚无就是回到真正的内心,亦即朝向内心的写作。
-
高潮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本书收入余华的九篇阅读和音乐随笔,他从读者和听者的角度对大师们的经典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既痴、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瞬息万变;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的跌宕起伏,高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它们在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乐的道路更像是在空中伸展。
-
古典爱情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柳生赴京赶考,行走在一条黄大道上。他身穿一件青布衣,下截打着密褶,头戴一顶褪小帽,束一条青丝织带。恍若一棵暗翠的树木行走在黄大道上。此刻正是时节,极目望去,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竹篱茅舍四散开去,错落有致遥遥相望。丽悬高空,万道金光如丝在织机上,齐刷刷奔下来。柳生在道上行走了半,其间只遇上两个衙门当差气昂昂擦肩而过,几个武生模样的人扬鞭摧马急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住了前面的景致,柳生眼前一片纷纷扬扬的混。
-
在细雨中呼喊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结集、拼嵌完整。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
许三观卖血记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本书为全国畅销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并被译成韩文、德文、意大利文等在国外出版。《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望。这是一条绵延的道路、一条亘古的河、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被余华的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其实这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两个人的历史就在这样气的歌声中唤起了更多人的记忆……
-
兄弟(上)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它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景象,也凸显了人之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它从特定的历史苦难中发现了的宽广、无私与无畏。我们的故事将从最彩处开始……
-
兄弟(下)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兄弟》是余华第一次在写作时用到尾声的作品,下部包括尾声在内共有51章,前面有两三章写两兄弟自己有工资以后的幸福而平静的生活。接下来,有七章写了兄弟俩和林红之间的三角关系,长达六万多字。《兄弟》上部中,有人说于华从宋钢父亲宋凡平之死就开始烹调死亡的盛宴。在下部里面,他不会继续烹调死亡盛宴―――除了宋钢自杀是非正常死亡外,别的人,譬如宋钢爷爷、老关剪刀、张裁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生老病死。宋钢在下部里面遭遇的命运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他也越来越潦倒,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他在40多岁时自杀了。他自杀时,林红和李光头正在同一张上。宋钢在临死之前,给林红和李光头都写了一封信。
-
第七天
已完结
作者:余华 入库:2017/11/21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这是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
心灵史
已完结
作者:张承志 入库:2017/11/21
我写完了。不仅仅是这部长篇;我觉到,我多年来选择了钢笔和稿纸的生涯,连同一本本蘸着我心血的文字,都写完了。在这文字之末的后缀上,我清晰地到我被锋利地从一个巨大的血之躯上剥下。我获得了最后的启示。我该告别了。终章的音乐,在孤独的我四周升起了。我悄悄地告别。道出一个沉重的俩目。我走了。从今以后,我不复存在。请忘却我。那个昔的我已经消失。
-
鲜花的废墟
已完结
作者:张承志 入库:2017/11/21
本书为著名作家张承志的最新散文集。作者先后花了六个月时间、两次旅行西班牙及摩洛哥等地,异异质的文化风俗,刚烈野的大自然,美人的男子与女人,常令作者产生窥见真知般的发现与动。可以说,这是一部情浸透的笔记,文字的犀利深刻,思想的烈表达,处处显出张承志式的批判锋芒。
-
荒芜英雄路
已完结
作者:张承志 入库:2017/11/21
今年雄一叫,带给了我些什么呢。当然我不求升官发财,也没有任何好运的征兆。反之倒是有些不声的不吉之相,似乎在前方隐隐观现。但我仍然有收获,因为元旦刚过我就发观:有些题目,值得重写一遍。这个想法使我到意味很深,把它归纳成思想不是今夜能做好的事。此刻的中国正在大改大变,文章与人也许都需要一刻镇静。我想,如果真的尚有动人的下阙乐章奏出,上阙的尼音逝尽以后,刹那的静,是绝对的。哪怕并无后半阙,此一瞬当求而不悔。
-
西省暗杀考
已完结
作者:张承志 入库:2017/11/21
在荒凉的西部,有一个叫一棵杨的小村庄。历史上的某一天,义军首领马化龙在这里被凌迟处死,死前,他面对刽子手的尖刀预言说,四十年后,会有人为我报仇的。多年后,这里果然发生了鲜血淋漓的杀戮。血泊里泡着的师傅狰狞,砍了脑袋的竹笔老拉狰狞,被剁成酱的喊叫马夫狰狞,一棵杨下的伊斯尔少年时狰狞,成胡子阿爷更是狰狞,就连那些妇人们也是无一不狰狞可惧。狰狞所求者,即文中妇人所言:不用心打败了,即便打个大胜,我们所求的也只一个死字。当冲天的火光熄灭之后,大青杨下又添了几个小小的坟堆……这些都只是书中的片段,而要去领会这本书的大意,怕只有真正读到这本书方能明白。《西省暗杀考》描绘的两辈四人的复仇故事并不是嗜血,师傅、竹笔拉、喊叫水马夫、伊斯儿在复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归宿,复仇是他们神清洁的使命,是他们追求安稳生活的反抗。一直潜伏在文中的底线就是这血的追求:为了洁净的神,最后的和平,他们不惜牺牲生命,前赴后继。
-
北方的河
已完结
作者:张承志 入库:2017/11/21
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将在他们的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
黑骏马
已完结
作者:张承志 入库:2017/11/21
也许应当归咎于那些传太广的牧歌吧,我常发现人们有着一种误解.他们总认为,草原只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摇篮.每当他们听说我来自那样一个世界时,就会出一种好奇的神。我能从那种神中立即读到诸如白云、鲜花、姑娘和醇酒等人的字眼儿。看来,这些朋友很难体味那些歌子传达的一种心绪,一种作为牧人心理基本素质的心绪。
-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已完结
作者:加西亚·马尔 入库:2017/11/21
描写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真人真事。出身显赫的巴亚多·圣·罗曼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上了出身平庸的安赫拉·维卡略。这个在“金钱上游泳”的富翁为新娘买下了镇上最豪华的房子,举行了奢华无度的隆重的婚礼,以为用金钱和无限的权势买到了幸福。然而新婚之夜他却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万分沮丧之下,几个小时之后就把她休回了娘家。姑娘的母亲大为恼火,当即将女儿毒打一顿,而后又叫来姑娘的两个哥哥,问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无奈之下将其归罪于一个叫圣地亚哥·纳赛尔的人,两个哥哥不分青红皂白,拿上杀猪刀凶残地杀害了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无辜者。一桩悲剧发生了。小说通过一个小题材,辛辣地嘲讽了权贵,无情地揭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信和仇杀行为,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
-
迷宫中的将军
已完结
作者:加西亚·马尔 入库:2017/11/21
加西亚·马尔克斯经过三四年的辛劳,自读了所有关于玻利瓦尔和玻利瓦尔本人的全部材料,包括他的大约10500封信件纲领和演说词之后,以严谨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和许多著作、电影、照片、雕塑的铜像既有相像之处,更有不同之点文学形象,比那些难免为官方所纵的历史学家和史记作家刻画得要人得多的玻利瓦尔,一个深受欧洲漫主义影响的加勒比人。
-
霍乱时期的爱情
已完结
作者:加西亚·马尔 入库:2017/11/21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情的可能,所有的情方式:幸福的情,贫穷的情,高尚的情,庸俗的情,暴的情,柏拉图式的情,放的情,羞怯的情……甚至,连霍本身也是一种情病。而透过这些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
百年孤独
已完结
作者:加西亚·马尔 入库:2017/11/21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神奇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它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
特务037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本书系著名作家石钟山继《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之后的最新作品,书写了特定年代特殊人物的特别故事。小说故事彩好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值得先睹为快。少尉军官于守业在解放前夕,被国民特工科任命为潜伏在陆城的特务少将专员、特别行动组组长,代号037,他在陆城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由此037这一代号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于守业,开始了他这一生都要注定为之付出代价并最终失了自我的灰的双面人生。
-
玫瑰绽放的年代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从女主人公柳秋莎十三岁参加东北抗联写起,描述了其半个世纪的革命历程及生活经历。柳秋莎拒绝了组织安排的婚姻大事,自主地与文化教员结婚,两个个相异的伴侣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经受着情和生活的考验……该书是石钟山心创作的又一长篇力作,充分展现了老一代革命军人平凡而壮美的人生。
-
男人的天堂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战争是男人的天堂,情是男人的天堂他,为了钟的女人,不惜落草为寇。他,为了吃上饭,懵懂地跟着抗联军走入深山。他,自幼远离双亲,生懦弱,却仍没有离身披戎装的命运。一条血脉联结着祖孙三代的命运,他们膛中的热血,跨过铁马西风,穿透北国的千里冻土,直达地下千米深处——战争与,才是男人真正的天堂。
-
红土黑血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长征纪实文学丛书《长征纪实文学丛书》三部曲之一青年军旅小说家石钟山,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平实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检验生命强度最悲壮的一幕。这是一部滴血的书更是一部高扬生命旗帜的书!作者关注人在绝境中的生存状态,把犀利的笔触近人的心灵,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蒋介石、泽东、朱德、博古、李德、周恩来等国共领袖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心态、举措、处事方法和由此造成的起伏沉沦的不同命运,而且还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主铁与于英、张东来与吴英、王伟与汪芳这几对恋人惊心动魄的情际遇,令人读后扼腕长叹本书采用传统的章回体笔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予人以强烈的阅读快。
-
终点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这是一场天电影的前夕,场上的银幕扯了起来,秋风使那块白的幕在微微地抖动。大院里晚餐的号声已经吹过,太在西边的楼群里只剩下一个边缘了,场上仍然很空,只有一些半大的孩子,三五一伙地聚在场上兴奋地议论着什么,也许在说今晚电影的内容。马八一就是这时候出现的,他的双手在那条肥大的军里,上身穿着紧身的海魂衫,一件军衣搭在肩上,他端着肩膀走路,目光散淡得毫无内容。这场电影他本来是不打算看的,已经看过多遍了,再看还有什么意思呢。他到场上的银幕前走一走,完全是没什么事可干,就是到这走一走。
-
遍地英雄VS遍地鬼子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故事依旧发生在处处是林海雪原的东北大地,以抗斗争作为小说的历史背景,风云聚合,刀光剑影。多条故事线索,互相纠,互为渗透,织成一张大网。土匪与土匪,土匪与东北军,土匪与寇,中国人与俄国人、朝鲜人、本人,朝鲜人、本人与鄂伦人,革命者与土匪与本侵略者……同时,又以几组情纠葛穿其间。各种阶层人物,同心协力抗击本侵略者,个个有血有的人物鲁大、朱长青、花斑狗、老包、谢聋子、郑清明等令人难忘。他们中有的虽是胡子,强悍、凶狠、狡猾,互相倾轧,彼此争斗,但面对本鬼子时,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充着民族的责任;有的先是胡子尔后加入革命队伍,以铁的纪律约束自已,置自已的生命于不顾……
-
中国血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东北军官兵组成东北营随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抗,处处受到英国占领军和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冷落。远征军一败涂地,东北营官兵被进了缅北丛林。营长高吉龙带部分中国兵,坚持穿越缅北丛林,打算回国继续抗,但是他们在丛林中遭遇了食人蚁、毒蛇、野猪、野人、猛虎、本兵残部、饥饿等困境,大部分人死去,只有几个幸存者散落在丛林,在绝境中继续挣扎……人在这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再次受到考验。
-
军歌嘹亮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战争的年代和战的环境,使一切事情都出了常轨。高大山丢失了妹妹英子,而秋英又丧失了家人;大山救了秋英把她当作了妹妹,而被救的秋英要知恩图报非大山不嫁。于是,—对无的男女便成了有缘的夫。而高大山出于同情娶了秋英,便要牺牲情远离林晚,他们只能作为一般同志和上下级同事,暗中相互思念和关……
-
地上地下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解放前夕,八路军侦察连长刘克豪,奉命假扮被俘虏的国民军统参谋乔天朝,在沈军统东北站取得了站长徐寅初的信任,获取了很多机密情报,为我军顺利解放东北,立下了卓著功勋。为免国民怀疑,组织上又派来女游击队长王香,假扮乔天朝的子王晓凤与他团聚。两个热血革命青年,有同样的理想和目标,却有不一样的格和作风。他们在战斗中共浴风险,在生活中磕磕碰碰。解放后,他们几经波折,啼笑成姻缘。新婚燕尔,朝鲜战争爆发,王香要求参战,后来,不幸牺牲,留给丈夫和儿子无尽的怀念……那是情燃烧的岁月,那是玫瑰绽放的年代。
-
夏日机关
已完结
作者:石钟山 入库:2017/11/21
以前机关里并没有这个处,随着形势和发展才有了这个处。可以说信息处是新生事物,现在的新生事物人们到处都能受到。信息处虽说是新生事物但在机关里仍显得可有可无,平时并没有什么大事,收集同行业的信息,为其他部门服务。报纸刊物还有一台上网的电脑成了信息处信息的主要来源。自信息处成立以来,机关的工作效率井没有收到什么明显的提高。于是信息处在机关里的地位就显得可有可无,也就是说不怎么受待见。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都不说什么,其实说了也没用,于是大家便什么也不说。